梁建英:让“中国速度”享誉世界

从时速200公里的“和谐号”,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从跟跑到领跑,梁建英和她的团队将中国高铁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高个子,短头发,眉宇间透着英气。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梁建英在“祖国万岁——科技工作者诵读爱国诗篇及原创征集”活动中,诵读了雄浑豪迈,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她把“江山如此多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美意境和英雄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位巾帼丈夫的理想与抱负。

3.jpg

走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同巨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作为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唯一的女总工程师,回顾中国高铁发展的每一个闪亮时刻,几乎都有梁建英的身影。

高铁设计挑大梁

1995年,梁建英从上海铁道大学毕业,分配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成为一名设计师,开始了和中国铁路事业的不解之缘。

2000年,中车四方曾向斯里兰卡出口了第一批内燃动车组,这是我国当时出口海外最大的一笔订单。梁建英作为电气系统的负责人亲自去交车。“站在斯里兰卡首都的天桥上往下一看,全是中国的车,当时真是涌起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伴随梁建英至今,是她立志要做中国轨道交通行业领跑者的动力源泉。

2004年,国家开始加快高速铁路发展,中车四方随后开始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梁建英担任项目主任设计师,第一次亲手设计高速列车。

高速动车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列动车组上的零部件就达50万多个,几万张图纸需要设计,需要分析的试验电子数据记录就达数百兆。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00公里,速度提升的背后,是无数道需要跨越的高难度技术门槛。

对梁建英和她的研发团队来说,每啃一个“硬骨头”,都是一场硬仗。没有节假日成为她的生活常态,想陪年幼的女儿吃顿饭都是奢望。

2007年12月,梁建英团队成功突破空气动力学、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等关键技术,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成功问世。当女儿用稚嫩的童音指着电视上飞驰而过的动车组高喊“妈妈,你的车!”时,梁建英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有着对女儿和家庭的愧疚。

2008年,梁建英再挑大梁,担任CRH380A主任设计师,设计时速达380公里,当时世界设计运行时速最高的动车组。

为了摸透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动态行为、性能和规律,梁建英带领团队在京津、武广、郑西高速铁路完成了累计长达两年的线路试验,历经450多项仿真计算,1050多项地面试验,2800多项线路试验,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

2010年,CRH380A成功问世,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同年12月,在京沪高铁先导段,CRH380A跑出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梁建英作为车辆系统技术负责人,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复兴号”再创新高度

科研工作就像跳高,跳过一个高度,眼前又有一个新的高度。

2013年,“复兴号”动车组研发项目启动,中国高铁又开启了新的征程。梁建英瞄准了高速列车技术的新高峰。

为了实现“复兴号”的技术升级,她带领团队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方圆七八公里,晚上熄得最晚的是研发中心的灯。为了攻克一道道难关,“早八晚九”、没有节假日、时刻待命。

2017年,“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并于9月在京沪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为全球高铁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

令梁建英感到自豪的是,无论是运营速度,还是在安全性、舒适性、节能降耗等主要技术指标上,“复兴号”在全球都首屈一指。正是以此为节点,中车四方形成了181项专利、189项标准,设计团队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

奋斗永无止境

梁建英在2012年担任了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在研发之外,梁建英还要带领团队与国际接轨。

2014年,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开始筹建。“这是一次强强联合,不是一方依赖另一方的合作。”梁建英在谈判中一步步让对方意识到,中车四方对所有的轨道交通产品都非常熟悉,而德方擅长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只有各展所长,才能共赢。

正是源于这份自信,梁建英带领团队先后建立了中泰、中德、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搭建起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

从最初备受质疑的“山寨”到如今备受追捧的“厉害了!我的复兴号”,今天的中国高铁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已经领先全球。这一切,都离不开梁建英和团队一次次的努力和探索。

高铁连通中国城市形成网络,梁建英的人生也随之实现成长和丰盈。在她看来,高速列车的研发永无止境,机遇也如列车一样永远运行在轨道上。

如今,梁建英团队又投入到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的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列车将飞驰在世界的最前沿。”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604号-4    海淀分局备案110108464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主办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闪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