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电建设领域,有一个“闪亮的名字”——邢继。
他是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
这位被同事评价“身上有股艺术家气息”的总设计师,斯文儒雅。在“祖国万岁——科技工作者诵读爱国诗篇及原创征集”活动中,他用3种不同语气和方式朗诵的《七律祖国颂》,铿锵有力,饱含激情,堪比专业水平。
邢继还极具绘画天赋,在高考报志愿时,老师极力劝说他报考艺术院校,但他更痴迷于军工,终于选择了核事业。
从设计啤酒厂起步
1987年,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毕业后,邢继被分配到北京核二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前身)。
然而,当时核二院很不景气,正处于军转民阶段,装备研发项目几乎没有了,为维持正常运行四处找任务,甚至承担了全国1/3以上的啤酒厂设计。
从设计武器装备到啤酒厂,面对巨大落差,邢继并没有抱怨,他就想让自己忙碌起来。“啤酒厂也是工程,和核电工程设计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我当时刚刚起步,能学到的东西也很多。”
3年后,邢继被派去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核电站。这是中国首次从发达国家引进核电技术,当时甚至连核电站的地板砖、电话线、水泥都要从国外进口。
“大亚湾核电站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在学习,在看核电发达的这些国家是怎么去建设一座核电站。”
在大亚湾核电站工作的那些年,邢继深入了解了当时国际上先进核电站的工程设计流程,积累了核电工程设计经验。这对他以后的科研和工程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96年6月2日,秦山二期核电工程开始浇筑第一罐混凝土,这意味着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大型商用核电站从山野阡陌间艰难起步。
值得一提的是,邢继及其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设计团队的众多骨干,都是从秦山二期中成长起来的。
2005年12月15日,我国首座自主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岭澳二期工程正式开工。邢继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主持解决了“翻版加改进”中的技术难题,结合国内外核电运行经验反馈和自主建造与设备国产化需要,开展了500余项技术改进,使电站安全水平提高并且达到国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
成为“造龙舵手”
从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到岭澳核电站,今年55岁的邢继几乎参与了我国近30年间所有核电站的建设。期间,他还担任了国产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CP1000)总设计师,积累了设计制造“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经验。
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就趴在设计图板上“一笔一笔地画”,国内许多核电站的机型都出自他的笔下,直至“华龙一号”——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机型,邢继成了名副其实的“造龙舵手”。
从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岐尾山上眺望海滩,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建设中,这是中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
上世纪末,当国家提出百万千瓦级核电要实现完全自主化的方向时,邢继和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177堆芯”“双层安全壳”“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等技术方案,一点点搭出了华龙一号的“骨架”。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5号核电机组正式开工建设。在邢继的主持下,“华龙一号”开展了54项重大课题的科研攻关,共申请国内专利629件、国际专利65件,覆盖设计、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建立国内首个完整的核电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核电水平的第一阵营,也是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7年,“华龙”首堆的建设步入正轨,邢继创造了一幅《华龙2017》。画面上,“华龙”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一轮硕大的太阳正从海平面一侧升起,照亮了核岛及其脚下的海面,几只海鸟展翅飞向“华龙”。
坚守与激情
在一百多年之前,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小小的原子核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开启了人类核能利用的大时代。
核电站的设计建造是个极其复杂的超大工程,而建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站,更是难上加难。
在邢继的工作中,讨论、凝思、计算涂画,交替循环,革新概念提出的喜悦也时常被随之而来难题的苦闷所替代。繁复庞大的工程,上千个系统,超过十万张的设计图纸,每更改一个数据,都可能意味着重新一轮的分析与计算。
“在核电站建设投资上,一半的投资不是用来发电,而是用来保证核安全。”在邢继看来,如果没有较真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寓意中华复兴,巨龙腾飞,实现了我国核电技术多个“零的突破”,符合世界上最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
率先采用“177堆芯”, 实现发电功率提高和燃料自主化;运用双层安全壳设计,能够抵御商用大飞机撞击、外部放飞射物和地震的影响;创造性地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在核电站完全断电情况下,也可利用重力或自然循环原理冷却反应堆。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邢继说: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辛而长期的工作。邢继说,坚守需要激情,有了激情才可以在最困难的关口,有挑战自我、持续向前的动力。
中国核电发展了几十年,一直在“跟跑”,“华龙一号”实现了“并跑”,这是中国核工业在世界核能发展中的历史性转变。”邢继说,“我很庆幸自己能经历这段过程,我们未来一定还能实现‘领跑’,我坚信。”
为打造我国装备制造业世界级品牌,实现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根本转变,邢继和他的华龙团队依然走在前行的路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604号-4 海淀分局备案110108464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主办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闪联传媒